云南昭通光伏提水项目:绿能引水,润泽山乡

2025-04-07

在云南昭通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虽光热资源丰富,却长期受困于灌溉难题,季节性缺水让当地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举步维艰。然而,随着光伏提水项目的落地,这一困境正被逐步打破,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1.png

项目背景:缺水之困与破局之思

昭通市巧家县蒙姑镇牛泥村便是典型代表。这里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,过去果农依赖炉房水库引水,可季节性缺水导致枇杷等水果挂果稀少、品质不佳,产业发展受限。同样,玉屏街道大坪社区作为旱作雨养农业区,“春旱秋雨”时空分布不均,灌溉用水多靠雨季蓄水,干旱季节用水紧张,群众靠天吃饭,干旱成为制约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光伏提水项目应运而生,成为解决灌溉难题、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。

项目实施:科技赋能,高效推进

科学规划选址

光伏提水工程建设地点选择至关重要,需具备稳定可靠的太阳能资源、适宜的风速条件以及充足的水源。昭通市相关部门和项目团队经过详细勘察和评估,综合考虑地形、气候、水资源等因素,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建设地点,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。

精心设计建设

以蒙姑镇牛泥村热区水果产业配套光伏提水项目为例,该项目于2024年8月建成并通水试运行,投资概算535万元,建设了60万W光伏提水站、光伏多级泵、光伏潜水泵等设施。在项目设计上,充分考虑了供水蓄水池的重力供水条件、光伏阵列的遮阳影响、输水管线的安全防护等因素,确保项目在满足灌溉需求的同时,具备高效、稳定、安全的运行性能。

严格施工管理

光伏提水工程的安装涉及土建工程、电气工程、设备安装等多个专业领域,施工难度较大。为确保工程质量,项目团队建立了严格的施工管理体系,加强各专业队伍之间的沟通协作,明确职责分工。在施工过程中,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,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。例如,在设备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方面,建立了严格的审核机制,确保设备的质量、价格、交货期符合项目要求。

项目成效:产业兴旺,生态双赢

灌溉难题迎刃而解

光伏提水项目建成后,通过太阳能驱动水泵,将金沙江水源源不断引至山坡,满足了当地水果产业的灌溉需求。在牛泥村,光伏提水项目将水提升至海拔1680米的山坡,某村民家的30亩枇杷、4亩大雅柑不再受缺水困扰,果树长势良好,每一棵果树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。玉屏街道大坪社区的光伏提水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94千瓦,日产电量可达2600余度,主要用于从金沙江提水灌溉,单泵运行每天提水约500立方米,有效缓解了灌溉用水紧张的局面。

特色产业蓬勃发展

充足的水源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牛泥村通过“党建引领+公司推动+大户带动+农户主动”模式,发展种植枇杷3200亩、大雅柑300亩、芒果300亩,实现了从“水困”到“水润”、从“抗旱保收”到“产业兴旺”的转变。玉屏街道大坪社区也计划在解决灌溉问题后,发展30余亩的蔬菜种植和50亩左右的甘蔗种植,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

生态效益日益凸显

光伏提水项目利用可再生能源,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消耗,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在运行过程中,项目产生的多余电量还可以并网运行,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。同时,充足的水源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和恢复,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贡献。

未来展望:持续发展,前景广阔

昭通市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,坚持走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,在水电的基础上科学布局推进光伏、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。未来,随着光伏提水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应用,昭通市将有更多的地区受益于这一绿色能源项目。同时,相关部门和项目团队也将不断总结经验,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,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,为昭通市的产业发展、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。

云南昭通的光伏提水项目,是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,是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。它不仅为当地产业发展“解渴”,更为昭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。


阅读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微正营销
  • 首页
  • 产品与系统
  • 电话
  • 工程案例